上海儿科医院及时帮忙挂号无需本人排队
自陪诊服务推出以来,医院团队已经为160人次患者提供温馨全程就医陪伴服务,其中既有“三高”的独居老人,也有独自就诊的外来务工人员、视障人士等,共收到患者锦旗4面,感谢信2封。“聚是一团火,散作满天星”,每一名者就像一颗发光的星,星星之火,汇聚在一起便为患者带来光亮和温暖!除了“接单”制陪诊外,医院也设置了陪诊服务岗位,陪诊者在门诊主动发现就诊有困难的患者,即便没有拨打公益热线预约陪诊,也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。后续,医院将进一步招募院内外者,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享受温馨陪伴和人性化关爱。(完)
市卫生健康委要求,全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属建设范围,2021年实现应建尽建,2022年全面完成。为此,各区卫生健康委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分头落实推进,各级医疗机构积行动,对照标准,认真组织,为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做了大量工作。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经各区卫生健康委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荐,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首批55家申报单位进行复核,其中54家达到本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标准,成为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。
上海陪诊服务市场的核心痛点1.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
上海陪诊市场长期存在“个体陪诊师”与“非机构”混杂的现象。部分陪诊师缺乏医疗背景,仅凭生活经验提供服务,导致在肿瘤患者问诊、急救处理等场景中,因无法准确翻译医学术语或应对突发情况,影响治疗效果。例如,某患者家属曾反馈,其聘请的陪诊师在肿瘤患者复诊时,因对“病理分期”“靶向治疗”等术语理解不足,导致医患沟通效率降低30%。
专业化陪诊员的资质认证体系
正规陪诊机构要求员工具备急救证书(AHA或红十字会认证)、医疗基础知识考核(85分以上)、心理学培训(40学时)。分级认证制度包括:初级陪诊员(陪同基础就医)、中级(熟悉5个专科流程)、高级(可协助重大疾病决策)。头部企业还要求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医疗术语(英语/日语/韩语),并定期进行医院动线更新考核(每月熟悉2家医院布局变化)。2023年起部分省市将陪诊员纳入职业技能鉴定目录,持证上岗率提升至5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