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擅长
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、急慢性肾衰、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、肾血管疾病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
个人简介
陈晓农,女,主任医师,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,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委员。1998年赴英国Manchester Hope Hospital学习1年,主攻肾脏病临床和透析。从事临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、急慢性肾衰、各种肾小管、质疾病、肾血管疾病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,熟练掌握肾穿刺及静脉穿刺技术、动静脉内瘘手术和腹透置管术。担任英文班教学,1999年被评为内科主讲教师。有14篇论文在中华内科杂志、中华肾脏病杂志、上海医学等医学杂志上发表,参加编写专著7本。参与科室多项科研、医疗成果工作,负责1项医疗成果“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治”获院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。曾获“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”及“瑞金医院优秀员工”等荣誉称号。
另一方面,是归根于中国饱受诟病的医生职称晋升体系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现有的医生职称体系更多是在考验医生论文写作发表能力;在岗位上年岁资历;甚至是在地方上或相关系统内足够的人际关系。“相反,对临床水平的考量几乎没有。”
这样导致的结果是,“致力于临床的医生晋升无望,没发表论文的天赋,临床水准再高,也无法评上主任医师。”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称。
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,一些副主任医师就是不擅长搞研究,写论文,即使再会看病,他只能还是副主任医师。“临床医学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的。只可惜的是百姓并不明白其中道理,看病就喜欢找职称高的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涛表示。
副主任医师“适用”的第二个理由是,他们大多数是30~50岁左右,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。因为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脑力活,更是一个体力活。
日本一家医疗信息网站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大部分的医生在值班时连续工作32个小时。有34.9%的医生表示,有过因值班而出现睡眠不足及疲劳进而导致工作失误的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