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盘点陈胜良挂号-上海仁济医院代挂号
个人简介
陈胜良,男,医学博士,理学博士,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。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科副主任,南院执行主任。主要从事功能性胃肠病、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。擅长慢性胃炎、反流性疾病、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。
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、中国消化心身协作组组长,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诊治同盟成员,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常任理事,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会委员,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、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。
看病找熟人,在当下司空见惯,可谓人情社会下的“中国式看病”之“特色”。有熟人好办事,在看病难、看病贵的现实语境下,医院里如果有个熟人亲友,就有随时可利用的医疗人脉资源——“找熟人看病”,可以享受其他患者没有的便利和实惠,比如,没有小病大治、过度检查的担心,没有医生诊治不认真、花冤枉钱的焦虑,至少可以不用挂号排队,省去时间上的消耗,大大降低就医成本。
而医院没熟人就不一样了——患者只能老老实实排队,尤其是从外地赶来大城市看病的患者,排队挂号是件艰难的事,排上一天的队也不见得能挂上号;医院没熟人,也许患者面临的还有“小病大治”——时下某些医生给人看病,患者一来,不问具体情况,动不动就做化验检查,似乎得了“仪器依赖症”;患者身体稍有不适,不管病症轻重,都要求输液——有时治个感冒,居然会花上千块钱,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。
医院的“小病大治”,过度诊疗,虽令公众深恶痛绝,但屡禁不止,其背后的隐情其实都很清楚——医院的创收机制,是以“指标完成的多少”论英雄。这是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然。患者兜里的钱直接与医生的绩效工资挂钩,在这种乱象丛生的医疗生态下,患者怎有安全感可言?因患者对医生不信任,找个“熟人医生”就让患者放心许多。
从制度层面杜绝这种歪风,当然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医疗环境。但是,“找熟人看病”,其实仅是“特权”泛滥的冰山一角。君不见,还有将特护病房当成养老院,且个人花不了几个钱的特别“患者”,更有怕去医院花钱、不管多重的病都随便买点药对付的草根患者——“找熟人看病”与此相比,怕是小巫见大巫吧。
所以,要从根儿上消除某些陋习,不单单是医院要考虑和解决的事了。